陈凯歌谈长津湖创作(长津湖电影简介)

陈凯歌谈长津湖创作(长津湖电影简介)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陈凯歌谈长津湖创作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陈凯歌谈长津湖创作的知识,包括长津湖电影简介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你如何看待陈凯歌人民日报撰文谈电影长津湖这件事

10月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陈凯歌写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把人物写好戏才有底气》。在这篇文章当中,陈凯歌主要谈论了电影《长津湖》,并且表示电影《长津湖》的拍摄展示了中国电影的能力与水平,提升了中国电影的能力。陈凯歌认为创作一个作品首先要将作品当中的角色创作好,只有有了丰富的角色,才能够有底气去描述这些人物所发生的事情。

大胆的尝试

在这篇文章当中陈凯歌还讲述了一些拍摄期间遇到的困难,其实这个作品在2019年的时候就已经计划开拍了,可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这个计划不得不耽搁下来。在2020年这个剧组重新组织了起来,分为三个制作组同时拍摄。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而这一次的尝试也非常的成功,这是中国电影向前迈的一大步,所以《长津湖》这个电影确实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尝试。

鲜明的角色

《长津湖》这个电影之所以能够给大家带来如此优秀的观感,是因为在这个作品当中所有人都付出了全部的努力,而且这个作品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大制作。这个作品的工作人员巅峰达到了7000名,一个有着7000名工作人员的剧组这是让人难以忽略的。看过这个作品的网友应该都发现《长津湖》这个电影当中有很多非常鲜明的角色,也正是因为这些鲜明的角色,才能够吸引这么多网友的观看。

中国电影的大进步

导演在每一个角色身上都花费了很大的功夫,将这些角色的个性体现了出来,大家能够看到角色身上的个性之后就会不自然的去关注这个角色背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这一次《长津湖》的拍摄给很多网友都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同时这个影视作品也受到了很多国外人员的夸赞,由此可见这确实是中国电影的一大进步。

长津湖主要内容

影片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电影《长津湖》剧情简介

1950年,中国志愿军部队与美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交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将美军1个多师分割包围于长津湖地区,歼敌1.3万余人,扭转了战场态势。这次战役收获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

其时长津湖主要讲述的是我国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长津湖战役,长津湖战役的状况鲜有知,在近年来,许多自媒体博主还有相关媒体的宣传报道当中,我们也可以得知长津湖地区当时发生了一些极为震撼的事例,呈现了当时我国的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场上,所作出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精神,和不懈的努力。

一,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战,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因为当时的抗美援朝战争,我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并且逼迫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谈判桌上签字停战,才有了我们后面几十年来平稳和平的发展历史,抗美援朝战争不管是从哪个角度,任何的历史时期来看待,都是一场非常伟大的卫国人民战争.

二,冰血长津湖

在我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当中有许多悲壮惨烈的战役比如比如说松骨岭战役、上甘岭战役,都是我国伟大的战役事例。其中电影里面的长津湖地区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役,当时震撼全国的著名的冰雕连,就是发生在这个地方。当时的长津湖遇上了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许多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不延误战机,隐藏自己,长时间匍匐在雪地当中,身体严重被冻伤。

三,人民英雄功勋永垂不朽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建设的发展,这些战争事例慢慢的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这些革命先辈当时所付出的牺牲,和所做出的努力。正是因为有着他们的努力拼搏顽强抵抗,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人民功勋将永垂不朽。

看《长津湖》前,你需要知道的7个故事

关于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的长津湖战役,吴京曾透露他在第一次读到剧本时数度落泪。这并不奇怪,在导演陈凯歌看来,当年的长津湖战役本就是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下面我们就通过七个关键词来重温这场值得国人铭记的战役,带着这些背景知识去看电影,相信到时会有更多的收获。

王牌对王牌

1950年9月15日,在300多艘军舰和5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美第10军成功登陆仁川,朝鲜人民军被拦腰斩断,朝鲜战局生变。10月7日,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中国边境逼近。

应朝鲜方面的请求,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很快将西线北进的美军压制至清川江一线并取得了第一次战役的胜利。

眼看西线受挫,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命令东线的第10军向北推进,战前还信心满满地给士兵们打了一针鸡血:“你们这些孩子将在圣诞节前回家。”为此,美军派出了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集结于长津湖,而这两个师都是武装到牙齿的王牌部队,其中陆战第1师更是号称不败之师。与之鲜明对比,几乎是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选择扬长避短,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策略,在长津湖地区形成对美军的分割包围圈,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宋时轮的9兵团。

9兵团麾下的20军、26军、27军原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著名的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打出威名,同样是作战经验丰富的王牌部队。于是,中美两国的王牌军团开始了一场载入史册的殊死决战。

志愿军行军奇迹

由于当时战事紧急,突然被命令北上的9兵团无法按照原定计划在沈阳换装,因此士兵们入朝时身上穿的还是驻守华东地区时的薄棉衣,大部分人没有棉鞋和棉帽。同时为了躲避美军飞机的轰炸和侦查,战士们不得不白天潜伏,夜里行军。

彼时朝鲜恰逢50年不遇的寒冬,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度,因为衣着单薄又无法生火,9兵团的冻伤人数急剧上升。补给跟不上,战士们只能自力更生,从被子里抽出棉絮,做成耳套和手套,用玉米须裹脚,抱团取暖,很多战士就在睡梦中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雪寒岭、荒山岭、死鹰岭、剑山岭,9兵团的战士们跋涉在连名字都透着寒气的一个个山岭上,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悄无声息地到达了作战地点。事后美国人也承认,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陈凯歌人民日报撰文谈电影长津湖,他说了些什么

近日,电影《长津湖》导演之一的陈凯歌,在《人民日报》中谈起了《长津湖》这部作品,陈凯歌主要讲述了三件事情:1、拍摄《长津湖》中遇到的困难;2、人物比剧情更重要;3、如何拍好《长津湖》。

1、拍摄《长津湖》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长津湖》为了还原历史,所以基本上都是在冬天拍摄的,《长津湖》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就是难以应对的恶劣天气,摄影师拍一天下来,可能手都是完全冻僵了的,演员们在冰天雪地里也会被限制发挥,所以有时候好几天也拍不好一场戏,但是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都知道这是不可抗因素,所以大家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调整状态拍摄,最终还是延期好几个月才拍摄完毕。

2、人物比剧情更重要

其次,陈凯歌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创作剧情之前,先把人物给创作出来。陈凯歌表示人物才是电影的灵魂所在,当时创造出了沉稳的伍千里以后,便想着要创造一个与之对比的人物,伍万里因此而诞生。除此之外,雷爹、余从戎等性格鲜明的角色,也都是导演们思索了很久才创作出来的,有了这些充满个性的人物以后,才能够让故事更加真实。

3、如何拍好《长津湖》

最后,陈凯歌表示《长津湖》跟普通的电影不一样,这是一部讲述在我国建国初期,发生的一场重大国际战役的电影,所以拍摄的时候必须要知道将士们的气概从何而来,而陈凯歌在军队生活过五年时间,所以他清楚地知道军队是什么样子的,也知道战士们的士气应该如何挥洒出来,这也是陈凯歌认为拍好这部电影的根本。

OK,关于陈凯歌谈长津湖创作和长津湖电影简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