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社会治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哪些)
本文目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有哪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是中央最近提出的新命题、新课题,符合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符合当前矛盾凸显期的时代判断,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无疑是十分及时和迫切的。社会管理在我本人的理解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管理职能在法制框架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的重新归位;二是基层基础的建设和夯实。围绕这两个方面的加强和创新,我觉得至少在四个方面要“真抓真干”,使社会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1、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围绕民生政府、公信政府、服务政府、阳光政府、高效政府打造与国际化接轨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职能除了宏观调控经济外,就是要建立并完善全社会各个阶层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要形成新农保、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3、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让群众切实分享改革和经济建设成果。
4、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是要加强基层村、社区的党组织建设和村(居民)自治组织建设,保障基层组织建设的必要工作经费,鼓励基层组织创新,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通过基层基础弱化、钝化社会矛盾,把问题隐患消化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什么时间谁提出来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之中,全国各省市积极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全面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社会管理创新也是政绩”的理念,围绕六大创新、十大体系和26个重点项目,以领导责任制为龙头,以项目化推进为方法,注重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工作,加强各项保障,目前全市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任务有序推进。
综治维稳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是社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维护社会的稳定,综治维稳工作也需要进行创新。
如何有效的进行综治维稳工作的创新,这不仅需要有科学化的方针政策作为指导,还需要有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撑。由海盟软件研发的社会管理信息平台中就包含了这样一个智能化的综治维稳信息平台——“综治维稳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管理范围扩大到全地区、全社会各类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调解、来信、来访等各类事件,建立全市(县)统一的管理平台。平台不仅涵盖了目前的大调解、公安维稳、综合治理等部门的管理功能,而且能与各部门的现有系统无缝对接,进行数据上报;更能实现“自上而下”信息采集、录入、上报、审批、办理业务流程管理;“从上向下”交办、提醒、催办、督办查办等全过程跟踪以及部门之间的协办、联办的横向协同管理。
有了“综治维稳信息管理系统”,各级领导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了解每个事件细节动态、全局情况。还可以更迅速的作出决策,大大提高了综治维稳工作的工作效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新挑战、新问题,使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任务加重、难度增大。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动态优化的健康运行状态,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这些问题将长时期存在,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甚至可能激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形成有序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抓好用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其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社会管理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不断分享发展成果,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由于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多元、分配制度不完善等等原因,人民内部各种具体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只有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减少和化解各种因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社会矛盾,才能真正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真正从根本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求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我们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只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执政能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才能提高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能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目前我国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有哪些方面
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并且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为了有效回应这些新需要,解决社会的新矛盾,十九大报告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
扩展资料: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九大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和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