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月儿明(歌曲八月十五月儿明简谱郭兰英唱)

八月十五月儿明(歌曲八月十五月儿明简谱郭兰英唱)

八月十五月儿明歌词

八月十五月儿明歌词如下: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这首歌词描绘了一个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温馨场景,爷爷为孙子打月饼,孙子为爷爷唱歌谣,展现了浓厚的亲情和感恩之情。歌词中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们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温馨和家庭的温暖。

这首歌的歌词通过爷爷和孙子的互动,传达了家庭和睦、亲情的真挚,以及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歌词中也隐含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让人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通过这首歌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人情味,它唤起了人们对家庭、亲情和社会的关注,也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八月十五月儿明 歌词

《八月十五月儿明》(1963年录音)

词曲:吕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乐队伴奏

演唱:郭兰英

八月十五月儿明,

连队里的战士分了月饼,

雷锋把月饼放在那床头,

一个人静悄悄地到走出了房门。

朗朗月色,

阵阵秋风,

营房里隐隐传来同志们的欢笑声,

幸福的时刻,

想起了从前,

他心里象黄河滚滚翻腾。

十三年前在湖南的望城,

天是那苦雨天,

风是那顶头风,

饥一顿,

饿一顿,

长到了八岁,

全家人没吃过一口月饼。

国民党、日本兵逼死了爹爹,

哥哥他当童工一命丧身,

妈妈她受凌辱悬梁自尽,

丢下个小雷锋孤苦伶仃。

自从来了共产党,

雷锋从此得新年。

入学戴上了红领巾,

枯黄的小树发了青;

党把我培养成有用的人,

又光荣地参加了解放军。

妈妈呀,

倘若你活到了新社会,

你也能看看祖国多少繁荣,

咱当年无衣无食受苦人,

如今都成了国家主人翁。

共产党员不能忘本,

一心革命为人民,

今夜月饼我难下咽,

该留给那辛苦在生产建设为国负伤阶级弟兄。

东方发白天刚明,

雷锋手提着月饼送进了病院中,

礼物虽小心意重。

职工们表决心生产上多立功。

这就是雷锋同志的一件小事,

愿大家时时刻刻学习雷锋。

八月十五月儿明原唱儿歌

八月十五月儿明原唱郭兰英。

《八月十五月儿明》,是由著名作曲家吕远谱曲,最早是作为上世纪70年代末国产故事片《啊,摇篮》中的插曲用的,经过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后,很快红遍大江南北,被广为传唱,最终发展成为一首经典民歌,流行30多年经久不衰。到现在,依然能听到这首歌熟悉的旋律,它唱出了一代人的心声。

在80年代和90年代,这首歌在小朋友中间,几乎人人会唱,只因为这首歌是为影片《啊,摇篮》量身打造。

郭兰英人物评价

郭兰英在60年的从艺生涯中,不懈地努力探索,为中国民族歌剧表演体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她塑造的喜儿、小芹、胡兰子等光辉夺目的舞台艺术形象,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她是中国民族新歌剧的杰出代表人物。

她深入生活,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她遍访五大洲各国,传播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多次受到国内外的艺术嘉奖。

八月十五月儿圆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什么歌

歌名:爷爷为我打月饼

作词:徐庆东,刘青

作曲:梁寒光

原唱歌手:儿童歌曲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

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

爷爷是个老红军呀爷爷待我亲又亲呀

我为爷爷唱歌谣呀献给爷爷一片心呀

拓展资料:

《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中国儿童歌曲。

创作背景:

《爷爷为我打月饼》又名《八月十五月儿圆》,是八十年代初拍摄的故事影片《啊,摇篮》中的插曲,为童声演唱。写的是战争年代我军后方的一个托儿所里的故事。曲作者梁寒光这样介绍这首歌:"《爷爷为我打月饼》是一首民歌式的儿童歌曲,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提特色,歌曲简朴明快,天真活泼,孩子们唱着唱着,还以为爷爷睡着了呢,而爷爷却在着亲切动人的歌声中长眠了。"

该歌曲反映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老爷爷关心革命小娃娃的感人故事,在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

在幸福关爱里“泡大”的孩子,在呵护有加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很少有主动关心老人的情感意识,也较少接受革命传统歌曲的影响或学唱革命歌曲。让幼儿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幼儿怀念红军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