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像是什么动物(四不像的化石)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四不像是什么动物,以及四不像的化石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俗称“四不象”的动物是什么
四不象麋鹿
鹿属偶蹄目、鹿科、麋鹿属,俗称“四不像”。我国现有鹿科动物16种,而麋鹿是鹿科动物中最奇特的一种,它的奇特之处是:
身世曲折麇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1900年,出于战乱和洪水的原因,最后的一群麋鹿在我国绝迹,西方国家在1865年—1900年间从中国运走几十只麋鹿,分别圈养在伦敦、柏林等动物园中。英国乌邦寺的主人——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在1894年到1902年的7年间,相继从欧洲各地收集到18只麋鹿圈养在自己的庄园里,而其它地方的麋鹿相继消亡了。到1914年,乌邦寺的麋鹿已发展到72只,并开始向世界各地疏散。我国在1956年和1973年分别在伦敦动物学会的帮助下,引进麋鹿雌、雄各4头,圈养在北京动物园中,由于圈舍所限,没有发展起来。真正意义上的麋鹿重引进是1985年开始的,77头麋鹿分别放养在北京南海子和江苏大丰。现在,中国已有南海子,大丰,石首三大麋鹿种群和十几个小种群,总数达800余头。
犄角奇特鹿科动物的犄角有掌状、树枝状,主干向上或向前,分枝多朝前伸展,其作用是抵御敌害和争斗的武器,唯有麋鹿犄角的分枝朝后和朝外伸展,这与它的栖息环境和性情有关,沼泽地带的大型猛兽较少,而生性胆小的麋鹿在内部争斗时也不像其它鹿科动物那样激烈,朝后伸展的枝权有利于缠绕长草,最能表现麋鹿“角饰”这一习性。
尾巴长尾巴有警示、平衡、武器等作用,所有的鹿科动物都有尾巴,只不过有长短之分。最短的要属狍子了,只有一些白毛长在尾部,好似尾巴;最长的要属麋鹿的尾巴了,像驴的尾巴,长到脚踝,因为沼泽环境中蚊蝇、虻虫多,长尾巴有利于驱赶它们,防止被叮咬。
蹄子宽大鹿科动物属偶蹄类,只有两个趾着地,多数鹿的蹄像羊的蹄子小而尖,而麋鹿的蹄子像牛的蹄子,宽而大。最奇特之处是两个趾之间还有像鸭子的蹼一样的瓣膜,只不过较小罢了,这样的蹄子有利于麋鹿在泥沼中行走,不易陷下去。
头脸长宽麋鹿的脸像马的脸,与其它鹿的脸相比较长而宽,鼻子和唇部较宽,长有长而硬的刚毛,这些特点与麋鹿喜欢采食水生植物的习性有关。麋鹿能将整个头部伸到水中去取食水革,唇部的触毛起到感觉作用,这是其它鹿所不能比的。
栖息环境特殊多数的鹿栖息在高山、森林中,如梅花鹿、马鹿、驼鹿就生活在山地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白唇鹿生活在高山草甸上,而麋鹿则生活在平原沼泽环境中,即使在人工环境中也不愿到林地中活动。
分布广古代麋鹿的分布很广,辽宁以南到长江以北、山西以东到我国东部沿海滩涂的平原沼泽地区都有麋鹿的分布。从商周开始,麋鹿的分布区由于人类的活动开始逐渐减少;到了元朝,麋鹿的主要分布区就在华北和江苏的个别地区了;清朝时期只有北京南海子的一群了。现代的麋鹿大多为人工种群,已分布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饲养地点。
食性窄所有鹿类都属于草食动物,大多喜食各种草和树叶,而麋鹿的食物是禾本科和豆科的草本植物,尤其喜食水生植物,不食或很少食树叶。在人工圈养条件下,由于食物不能选择,也表现出对所有植物都食的现象,当然,这并不是麋鹿原有的特性。
性情温顺麋鹿是鹿科动物中比较温顺而又胆小的一种。从古代的人类居住遗址发掘出的动物化石看,麋鹿化石比较多,说明古代人类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可能经常猎杀较温顺的麋鹿。观察现代圈养的麋鹿行为也表明,即使在它的繁殖期也很少出现像其它鹿科动物那样的攻击人的现象。
数量变化大麋鹿在中国的数量变化是其它鹿科动物不能比的,从第四纪中更新世出现,到全更新世达到鼎盛,商周以后野生数量迅速衰落并开始有人工圈养,至汉朝以后日益减少,到了明清时期,只在长江下游有少量野生种群。1900年前后,我国的最后一群麋鹿在北京南海子消失。1956年、1973年,1985年和1987年我国又分别从国外引进流失几十年的麋鹿4头、4头、61头和18头,现已发展到800余头。尽管如此,目前麋鹿在我国仍然是数量较少的一种鹿科动物。
产仔早寒带及北温带的鹿科动物的产仔期多在春夏之交的6月份,天气温暖、食物丰富,有利仔鹿的生长,而麋鹿的产仔期比其它鹿都早,3月份就开始产仔。
脱角长茸早几乎所有鹿的角都在春季的5、6月份,脱去旧角长出新角。而麋鹿是在冬季最寒冷的12、1月份脱角长茸,为防止冻伤新角(也叫茸),就在新角的外表长有比其它鹿都厚密的绒毛来保护它。
孕期长鹿科动物怀孕期一股在230天左右,从秋天的10月到第二年的6月,而麋鹿的怀孕期可长达270天,从夏季的8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鹿科动物中怀孕期最长的。
"四不像"是什么意思
四不像说的是麋鹿。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
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
扩展资料:
四不像的悲惨遭遇:
1865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一次骑马考察京郊农村时来到了“南海子”,偶然发现了围墙里的“四不像”,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翌年他以贿赂的手段用20两银子骗去了一对“四不像”运往巴黎。此后,又有一些“四不像”先后被运往欧洲一些国家。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围场的“四不像”被抢、杀,洗劫一空,从此“四不像”在中国销声匿迹。
后来,英国乌邦寺庄园把“四不像”豢养起来,并能繁衍生息,到1901年,这里拥有全世界仅有的“四不像”18只。1981年,中国派出科学代表团前往乌邦寺庄园参观考察“四不像”。
该庄园的主人塔维斯托克勋爵曾多次向国际科学界表示,他希望有朝一日“四不像”能重新回到中国安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不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麋鹿(哺乳动物)
中国民间说的四不像是什么动物
所谓的“四不像”有多种说法。
一般认为,四不像指的是“麋鹿”。麋鹿是鹿科动物,就是说,它实际上就是一种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子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国家为它们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
麋鹿
另有一种说法,“四不像”是中华鬣(liè)羚。中华鬣羚是牛科、鬣羚属动物,它的体高腿长,毛色深,具有向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有显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体毛色黑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和腿部,毛粗,毛层较薄。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因此又被称为“四不像”。
中华鬣羚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什么
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麋鹿。 1.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2.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 3.四不像性好合群,善游泳,主要以禾本科、苔类及其它多种嫩草和树叶为食。人工饲养其饲料种类由三部分组成:“细粮”包括小麦麸、大麦、玉米、豆饼;大豆秸秆纤维化程度较高是“粗粮”。将“细粮”、“粗粮”分别粉碎,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加水搅拌、发酵,与此同时,还用鲜嫩、可口的胡萝卜、麦青等“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 4.野生的四不像虽然绝灭了,但是通过放养,最终在中国重新建立了麋鹿的自然种群。1986年8月从英国乌邦寺迎归了20头年轻的麋鹿,放养在清代曾豢养廉鹿的南海子,并建立了一个麋鹿生态研究中心及麋鹿苑;1987年8月,英国伦敦动物园又无偿提供了39头麋鹿,放养在大丰麋鹿保护区至今,这两处的麋鹿都生长良好,并且繁殖了后代。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