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恰同学少年有感(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00)
大家好,观恰同学少年有感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00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观恰同学少年有感和恰同学少年观后感300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作文800字左右
读《恰同学少年》有感***,伟人还是凡人?在亿万中国人民心目中,他好比携有万丈光辉、炽热烈火的太阳,从东海冉冉升起,以澎湃的热情普照大地.然而,太阳的背后不是光,即使是伟人也有平凡的一面,我们只倾羡他人拥有的大海,却不知这是其一点一滴积累的成果.而《恰同学少年》正是在轻声细语,娓娓道来——伟人毛主席的起步、跋涉与攀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是天纵之才,然而天纵之才必然要有良好的心境与品德.纵览全书,我们不难发现,***敢说敢做,也不免犯错误,全然一副招摇过市、爱张扬的样子.但是,这一性格并没有使***在师范读书时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排挤,究其原因,少不了其本人朴实的性格、优良的品德.家境并不好的***,并不甘做庸者,不甘愿一辈子碌碌无为.因而在求学与上进的道路上,不断修身养性,除了陶冶情操外,也是在磨砺自己.志存高远,勤必朝夕——想要成功必不可少的是立志,***志向远大,信念坚定,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功无捷径,朝夕不变的勤奋努力才能铸就英才.《恰同学少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杨昌济在上修身课时讲到了立志,便走到同学们中间询问大家的志向.各位同学间的答案也是大相径庭,其中易永畦的回答“三国关云长大将”似乎偏幻想一些,颇有些天真的童言味道;而刘俊卿的答案“傲立与天地之间”似乎又有点夸夸其谈.轮到***时,并没有给出答复,然而从中揣摩一下:或许无言便是最好的答案.有时越大的志向越不好把握,还需假以时日,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此一段内容不仅仅是在陈述,更是要告诉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非一日之功,有时志向也要符合实际,否则就成了旁人耳中的夸夸其谈.立志固然重要,但如果不去身体力行,那口中所言之志岂不成了空手画饼?就如新生入学时方维夏老师对同学们的告诫一样:有书读时,莫闲了光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如白驹过隙,所以更要抓紧一分一秒勤奋用功,成为为国为民、兴邦济世的有用之才,我们才不枉此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听说过“程门立雪”的著名典故,如今又在《恰同学少年》一书中见识了***的“袁门立雨”.老师中有一个前清的举人袁吉六,满腹经纶,学术深厚.***是他欣赏的学生,但却不喜欢他过于张扬的性格,他的文笔也正如他的性格一样粗糙,文章“扯着个嗓子从头喊到尾.”于是批他的作文,分数越来越低.然而***似乎与他杠上了,仍是招摇过市的笔风,最后一次四十分的成绩,***终于忍无可忍,在课堂上顶撞老师后冲出门去.在杨昌济的开导下“袁门立雨”,最终使师生关系融合,***大有长进.很显然,老师的批评是为了我们好,而经历一些磨砺也会使自己更上一层楼.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则今日,我们更要扪心自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锦绣江山,英雄辈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心中时而平静,时而跌宕起伏.伟人的成长历程,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的浮现.或许这些许文字会变作血液,流动在我的全身;或化为烙印,镌刻着爱我中华的万丈豪情!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500字以上600字以下
少年强则国强
——观《恰同学少年》有感
梁启超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题记
《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一代人的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优秀教师形象。这群人在那个时代应该是最时尚的,最先进的,最现代的。他们追求真理,追求信念,现在任何青春偶像在他们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一直以来,对于伟人,我们只能从他们光辉的事迹中瞻仰他们,效仿他们,缅怀他们。然而,伟人也是人,没有谁一出生就是伟人的。伟人最初也只是普通的人,是他们独特的经历,深刻的思考,大胆的实践使得他们逐步铸炼出优秀的品质而成就伟人的。
九十四年前,生活在动荡年代的热血青年,心系国家的安危,带着理想,带着责任,走向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九十四年后,又是一群人,在荧屏上为我们再现了这样一段动人的历史。看了这对历史,带给了我们震撼,更带来了深深的思考。
其实,它讲的是青年时代毛泽东的经历。本应该跟以前的那些“红色经典”一样的,但是,它又确实不一样,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它将毛泽东这个伟人还原为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毛泽东也曾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是在求学过程中逐步探寻理想,成为一个有伟大抱负的人的。
我最喜欢的,其实是“雨中岳麓”那段。古人云:“纳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的确,在那个大雨的夜晚,在爱晚亭,当毛泽东说出:“趁着这满山夜色归你我所独享,烈风骤雨中,凌其绝顶,一览众山,岂不快哉?”我的心,被震撼了。冒雨登山,现在的独子连想都不敢想,有岂能体会到那份雨水冲刷的凉爽和快意呢?当他与蔡和森回到爱晚亭时,蔡和森说:“风,浴我之体;雨,浴我之身;烈风骤雨,浴我之魂!”当时的我恨不得能穿越历史,回到92年前的那个夜晚,与他们一起雨中登山,只可惜,我生活在现代啊!
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
咏长夜,攀北斗。蝶恋花,梦难求。书翻千秋史,谈尽古今愁。美哉潇湘伟少年,踏浪湘江竞风流。
名和利,莫问候。书并剑,到心头。挥毫万山红,举臂托飞舟。美哉中华伟少年,他日神州竞风流。
看着电视,听着歌曲,内心总澎湃起一种感动和震撼。感叹那个年代的风起云涌,佩服先辈们的志气和闯劲,也叹息自己的生不逢时。没办法经历上世纪20年代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反动势力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反扑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这个时期国内外发生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大事,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读黄晖的恰同学少年有感精选两篇
【第一篇】
“什么是贫困,什么是富有?穿草鞋、打补丁,吃粗茶淡饭就是贫困,穿皮鞋、坐轿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吗?不,孩子们,贫困与富有,不在于这些表面的东西。”读完了这本书《恰同学少年》,孔绍绶校长的话,还在我眼前闪现。
《恰同学少年》这本书,以毛泽东等青年在南湖第一师范五年半的求学生活为主线,展现了毛泽东等诸多优秀青年,为寻求理想而奋发向上的斗志,敢于改造中国当时封建社会的雄心壮志。其中,孔绍绶校长对学生们节俭生活的教育,对我颇有感触。
记得我小时候,胃口不好,不爱吃饭,经常会剩饭。有一次,上午吃了太多零食,加上胃口差,吃饭时,饭剩了不少。妈妈劝我多吃点,并对我说:“孩子,这些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要珍惜呀!”那时的我并没有听进耳,只是告诉妈妈自己真的吃不下了,然后,就欢天喜地自顾自玩去了。
有一次,到姨婆家去作客。姨婆以前当过老师,到她家里后,姨婆教我读起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完了,姨婆又给我解释起它的意思来。直到那时,我才知道,米是很珍贵的,它是用农民的汗水变成的,也明白了妈妈为什么不让我浪费食物。
“节俭传下去,中国万年福。”只有节约,才能让大家生活的更好。“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的,就算一天只能攒一天,一千天就是一千元呢!天长日久,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竟然积攒下了许多。
【第二篇】
刚读这本书时,我认为年少时的毛泽东只是一个性质顽劣、桀骜不驯的学生,尽管他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文采,但是,他在课堂上与老师顶嘴,一怒之下还摔门跑了出去,根本就没有把老师放在眼里。但当我看到最后时,我发现,他他已经把智慧和与老师顶嘴的勇气用到了该用的地方,救下了整个长沙城。
毛泽东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他的乐观开朗,比如他的智慧超群,比如他明明知道家里的钱不够,但仍然要坚持去北京读书,要努力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了困难不要沮丧,要以乐观开朗的心态面对困难。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讲的:中国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挂在客厅里。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花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岂不是“富贵不全”吗?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那人听了俞仲林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其实在生活中也应该这样,比如做作业时,遇到了不会做的题,应该询问老师或同学,不能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咬半天笔头,写不出一个字来,要每天都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