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水母和水母的区别(水母的各个部位都叫什么)
其实栉水母和水母的区别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水母的各个部位都叫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栉水母和水母的区别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水母和章鱼有什么区别
一、形态特征不同
1、水母型通常是单体、营漂浮或游泳生活,极少数种是群体,有的群体可营固着生活。水母型身体呈铃形或倒置的碗形,或伞形,向外凸出的一面称外伞面(exumbrella)或上伞面,凹入的一面称下伞面(subumbrella),下伞面的中央有一下垂的管称垂唇(manubrium)。
垂唇的游离端为口,伞的边缘有一圈触手,钩手水母下伞的边缘向内伸出一圈窄的膜状结构,称为缘膜(velum),缘膜是水螅纲水母的特征。在钵水母类的水母均无缘膜。
2、章鱼体呈短卵圆形,囊状,无鳍;头与躯体分界不明显,章鱼的头胴部约7-9.5厘米,头上有大的复眼及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的吸盘,短蛸的腕长约12厘米,长蛸的腕长约48.5厘米,真蛸的腕长约32.5厘米。
平时用腕爬行,有时借腕间膜伸缩来游泳,能有力地握持他物,用头下部的漏斗喷水作快速退游。腕的基部与称为裙的蹼状组织相连,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对尖锐的角质腭及锉状的齿舌,用以钻破贝壳,刮食其肉。
二、所吃食物不同
1、水母都是肉食性的,以浮游生物,小的甲壳类、多毛类甚至小的鱼类为食。由于食物的机械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水螅类动物伸长触手,并放出刺丝囊以缠绕、麻痹、毒杀捕获物,再将食物送入口中。
2、章鱼,肉食性,以瓣鳃类和甲壳类(虾、蟹等)为食,有些种类食浮游生物。这不是它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因为稳定的结构肌红蛋白是章鱼在深海生存的必要条件,它与龙虾拼个你死我活,就是为了争夺虾青素(英文称astaxanthin,简称ASTA)资源,虾青素是最强的抗氧化剂,是保证肌红蛋白结构稳定而不被氧化必要条件。
三、繁殖方式不同
1、水母雌雄异体,有生殖腺在近胃囊处。成熟的精子流入雌水母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幼虫离开母体,在水里游动一会儿后,沉下海底形成幼体,后变成水螅体,水螅体分裂成多个碟状幼体,再发育成水母成体。水母虽然是低等的腔肠动物,却三代同堂,令人羡慕。
水母生出小水母,小水母虽能独立生存,但亲子之间似乎感情深厚,不忍分离,因此小水母都依附在水母身体上。不久之后,小水母生出孙子辈的水母,依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2、章鱼雌雄异体。雄体具一条特化的腕,称为化茎腕或交接腕,用以将精包直接放入雌体的外套腔内。每当繁殖季节,雌章鱼产卵,长约0.3厘米,总数在10万以上,产于岩石下或洞中。
孵化期间雌体守护在卵旁,用吸盘将卵弄干净,并用水将卵搅动。雌性章鱼一次性产卵后需要幼体于4-8周后孵出。幼章鱼形状酷似成体而小,孵出后需随浮游生物漂流数周,然后沉入水底隐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母(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章鱼(章鱼科多种动物通称)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栉水母
栉水母,地球上最早的生物,这一发现是由美国布朗大学研究发现的,资料被刊登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对于地球上第一种动物的争论和研究从个很早就开始了,但一直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直到这个研究被证实。
栉水母-地球上最早的生物
据美国媒体报道,从事这项研究的凯西‧杜恩表示,这是一项十分令人震惊的发现,因为我们最初的认为可能完全错误。为了这个发现,他们重复验证结论,结果每次得到的结构都一样,栉水母是地球上最早的动物。
这项研究结果令人震惊,也发现了栉水母是动物生命树基底的第一个动物,而不是我们之前所认为的海绵,
(注明:早前科学家认为海绵最有可能是动物的第一祖先。)
但令人可惜的是虽然科学家知道栉水母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但不确定它的出现时间,并且没有远古化石用于研究,因此不能断定栉水母的年代。这个谜题目前还只能通过化石和有关动物的研究来确定。
栉水母简介
栉水母它并不是真正的水母,是一类两胚层动物,属辐射对称动物。栉水母看起来简直就像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生物。即使名字与外表看起来与水母都有几分相似,但是栉水母跟水母可是完全不同的生物。半透明的栉水母因为像是闪耀着彩虹的梳子而得名.
生物学上,栉水母与水母为不同门,因栉水母并无刺胞。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栉水母是最古老的多细胞动物,而很多结构远比栉水母简单的生物,反而与高等生物关系更近。从基因组和转录组分析,最早的多细胞生物祖先没有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栉水母和水母发生了趋同进化,两者独立的进化出了神经系统。
另外有趣的是,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栉水母没有***,因为在很久很久以前很多细胞生物基本都是用嘴巴在进食和便便,这也让科学认为栉水母也一样,但其实它是能从另一端排便的生物。。
栉水母的特点
多数栉水母无色,但瓜水母粉红色,爱神带水母呈柔和的紫罗兰色。无色的种类漂浮在水中时透明,只有几列栉板显出美丽的虹彩光泽。多数栉水母能发光,在夜间显示浅蓝或浅绿色的光,这是动物所能发出的最鲜艳、最美丽的光之一。多为球形或卵形,体上端(反口面)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器(平衡器),身体下端(口面)有口。
多数栉水母无色,但瓜水母粉红色,爱神带水母呈柔和的紫罗兰色。无色的种类漂浮在水中时透明,只有几列栉板显出美丽的虹彩光泽。多数栉水母能发光,在夜间显示浅蓝或浅绿色的光,这是动物所能发出的最鲜艳、最美丽的光之一。多为球形或卵形,体上端(反口面)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器(平衡器),身体下端(口面)有口。有8列栉板排列于平衡器附近与口之间,为运动器官。各栉列均由一系列的栉板组成,栉板又由许多基部相连的极大纤毛构成。纤毛向平衡器方向摆动,所以身体通常口面向前而运动。较原始的种类比如球栉水母具有一对可收缩、分枝的长触手,以用于捕食。触手上有许多黏细胞,黏细胞仅见于栉水母,可分泌黏性分泌物,猎物接触这种物质即被黏住。
关于栉水母和水母的区别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